华商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贾平凹与陕西人民出版社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医院医师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1252.html

贾平凹与陕西人民出版社

年9月,贾平凹毕业于西北大学,从此离开校门,提着三年前入学时的那只绿色旧箱,走向一个新的环境---陕西人民出版社,由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文学编辑。在此之前,贾平凹已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实习一段时间,由于实习成绩突出,被出版社领导看中,避免了工农兵学员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老路,走上人生的新路。按惯例,大学生初到出版社,先要到校对科或相关部门实习半年,然后才能到编辑部做编辑,但那时缺乏编辑,贾平凹已有实习的经历和基础,为人处事也好,就直接到文艺编辑部做编辑了。由于在出版社实习过,所以不久就熟悉了整个编辑甚至出版工作流程。他和文艺编辑部同事策划并命名“秦岭文学丛书”,由陈忠实、莫伸、李天芳、京夫、邹志安、王篷、赵熙、银笙、徐岳、王晓新、蒋金彦、王吉呈、王宝成、峭石、李凤杰等作家的作品集组成,贾平凹调离出版社后,其小说集《野火集》也列入此套丛书之中出版。行有余而为文,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同时,贾平凹也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书法等文学艺术活动。在出版社工作期间,贾平凹办公室在出版大院北边的五十年代建造的俄式老楼上,与文艺编辑部主任陈策贤、邢良俊、马卫革一个办公室。在见习编辑之余,贾平凹仍痴迷于文学创作,为了有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他趁同事搬离出版社住宅楼——红楼之际,搬入5楼仅有6平米的小房字,欣喜之余,命名为凤凰阁。还乐呵呵地说:早观日出,夕赏彩霞。晚上和月亮星星作伴,别人享受不到。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虽小,主人志大,属龙的贾平凹在此创作的作品打出潼关,影响全国。行有余而为文,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同时,贾平凹也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书法等文学艺术活动,据老编辑和贾平凹自己讲,那时常到关中西府(咸阳、宝鸡一带)的先进典型烽火大队去组稿并亲自动笔创作,使贾平凹的写作才能有了用武之地。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他没有编多少优秀图书,但他却创作出一系列好作品。当年,贾平凹就创作短篇小说《小河的冰》《弹弓和南瓜的故事》《队委员》《荷花塘》《小会计》《小电工》《兵娃(原名:豆腐坊的故事)》《参观之前》《深山出凤凰》。次年,出版社文艺部负责人陈策贤带贾平凹去礼泉县的烽火大队(全国劳动模范王保京的大队)搞社史,陈策贤和老作家李若冰是这次编社史的总负责,同去的还有陕西师大的白志刚(后来的作家白描)和礼泉县文化馆的邹志安(后来的作家)及一帮师大的实习生,其任务是续写社史《烽火春秋》。陈策贤忆起这段生活时说:在烽火的时间里,平凹有三个特点,一是他感受生活的能力强,二是他写东西构思巧妙,三是写社史显露了他的语言才能。贾平凹在礼泉如鱼得水,一边续写社史《烽火春秋》,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年12月,贾平凹根据在烽火村农科所的一对姐妹对生活的诗一般的憧憬和对事业追求及对爱情的向往,创作出了短篇小说《满月儿》,之后发表在《上海文学》年第三期上,成为他的成名作。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年冬,鉴于贾平凹的创作成就,出版社和陕西省作协推荐贾平凹作为陕西的代表,参加北京全国文代会。后来出版社还奖励了贾平凹一级工资,又推荐他当了省人大代表。年,贾平凹创作了短篇小说《进山》《麦收时节》《癌症》《丈夫》《年关夜景》。其中,短篇小说《年关夜店》获第一届“雨花”奖。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显示出向生活深处挺进的态势。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收入短篇小说37篇,被列入“萌芽丛书”。又如创作于年1月21日的《窗外一棵白杨树》就署名陕西人民出版社贾平凹,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早晨的歌》。收入中短篇小说16篇。同年除创作小说外,还创作了散文名篇《爱的踪迹》《月迹》《丑石》《静虚村记》,其中《丑石》被选入中学课本。同时开始了书画创作,据说那时有一本贾平凹创作的钢笔画集在文友间传阅,最终被某友人收藏密不宣示。可以说在出版社的5年不仅练就了贾平凹编辑文学图书本领,为其以后编辑长安、主编美文延河以及文学图书打下坚实的童子功,而且奠定了贾平凹的文学写作和书画基础,初步确立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奠定了贾平凹的文学写作和书画基础,初步确立了他在文坛的地位。由于贾平凹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部做过五年编辑,所以与出版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虽因解决夫妻分居问题调入西安市文联,但仍因乡情、友情和著作出版与陕西出版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常回娘家一样频频光临出版大院,除了参加一些大的出版活动外,或者为亲朋办事外,多数是来洽谈其作品的出版事宜。比如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野火集》,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冰炭集》,等等。记得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年的一天,笔者有幸在出版大院与贾平凹邂逅,不久就和孙见喜拜访他商谈《平凹游记选》的出版,经过一系列编辑出版程序和发行努力,该书终于年春暖花开之际面市。一花开后百花放,之后,作为出版人的笔者参与策划、编选、主编并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贾平凹游品精选》《贾平凹文集》(20卷)《贾平凹与废都》《多色贾平凹》诸图书,有的填补了出版空白。贾平凹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还有: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小说精选》、《贾平凹散文精选》,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龙卷风》,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说话》,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文集》14卷。(年续为18卷),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千幅书法精品集》、《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等等。上述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贾平凹图书及其选收的作品,除单篇作品获得多项文学奖外,其整本图书还荣获了多项出版奖和文学奖,其中《早晨的歌》获陕西省第一届优秀图书奖,《贾平凹小说精选》获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同时获全国图书装帧奖,《贾平凹游品精选》被《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图书,《贾平凹长篇散文集》获鲁迅文学奖。年12月30日,上午10时许,由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市文联、陕西人民出版社、《华商报》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承办的“立足文学铸就辉煌——贾平凹从《满月儿》到《秦腔》三十年获奖历程展暨新版《贾平凹文集》《〈秦腔〉后记》音像碟首发式”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行。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贾平凹文集》主编之一惠西平在致辞中说:众所周知,贾平凹先生是诞生在三秦大地的才子型作家,是国内外瞩目的文学大家,是陕西的名片和骄傲。贾平凹自走上文学道路以来,坚持不懈,创作甚丰,其作品长销、畅销不衰,其影响力扶摇直上,被誉为文学界的长青藤。十年以前,我们就出版了14卷的《贾平凹文集》。其后,我们又相继出版了《贾平凹文集》第15至第18卷。这一次推出二十卷新版《贾平凹文集》,是前十八卷的延伸、补充和完善。我们之所以对《贾平凹文集》情有独钟,除了上述的理由,还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作为公益性出版社,出版陕西优秀作家的文集责无旁贷;第二,在贾平凹的文学辉煌路上,陕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人生转折的地方,这是我们倍感珍惜的缘分所在,他的作品也是我们视为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第三,我们与贾平凹先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我们就出版了贾平凹的小说集《早晨的歌》,其后,相继出版过贾平凹的作品集近十部,故此,我们对贾平凹先生一直保持着深深的敬意。敬意使我们对《贾平凹文集》的出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调集了社里方方面面的力量,以优秀的编辑校对阵容来完成这一部近万字皇皇文集的出版任务。我们希望透过《贾平凹文集》的出版来表达我们繁荣社会主义文学的赤子之心,来展示我们弘扬出版主旋律的信念和实力……平凹先生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再过一会儿,贾平凹从《满月儿》到《秦腔》三十年获奖历程图片展将要在此揭幕。新版《贾平凹文集》的问世可以说适得其时,而《贾平凹文集》首发式能与图片展揭幕仪式同时在此举行,我们深感荣幸。这是一个美好的契机,它预示着贾平凹先生必将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由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贾平凹最后致辞,对出席活动的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对这次活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的成功举办和收集的获奖证书的丰富多样感到惊奇。他回顾自己走过的三十年,感慨道:“作家的价值并不在于他出过几本书,获过几次奖。多出了几本书,获了几次奖,可以使人成名,但不代表就是成功的。关键是出的书能不能长久地被人阅读,能否带给人心灵上的共鸣和启示。”面对收获的累累果实,贾平凹平静地说:“如今的我,只能说是写了三十年的作家而已,以后的创作之路还很长。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从其创作历程可回顾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从其创作成果可窥探当代中国文学成就之一斑,从其作品出版可反映中国当代出版的变革史,从其成长历程可反观一代人的奋斗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