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中秘交流捧出一颗热心侨胞说祖国 [复制链接]

1#
图为孟可心(右一)与秘鲁友人合影。(受访者供图)旅居海外20多年,秘鲁《公言报》总编辑孟可心始终专注于做好一件事——办读者想看、爱看的华媒,让海外侨胞和当地民众更加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为此,他付出满腔热情,用一颗赤忱的“热心”,在南美大陆孜孜不倦地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秘友好往来。以下是他的自述。为百年侨报注入活力年底,我从国内到秘鲁《公言报》工作。我至今记得抵达秘鲁的准确日期,年10月30日。当时,随我一起来的,还有一台电脑。《公言报》创刊于年3月7日,是南美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中文报纸,曾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中国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发挥凝聚侨心、声援革命、支持祖国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公言报》的老报人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报道,让当地侨胞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并为推动中秘建交作出贡献。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言报》的办报条件逐渐难以适应读者的需求。那时,报纸仍然采用铅字排版,铅字大小不一,印刷设备陈旧。再后来,铅字被逐渐淘汰,无处采购,报社只能靠东拼西凑的铅字维持出报,导致读者经常只能边读边猜。到秘鲁后,我很快便发现,挑战比预想的更多。虽然有了电脑排版,但是如何获得丰富的新闻素材来撑起8个版面,成为新的难题。当时,秘鲁当地还没有普及互联网,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部分中国新闻和国际新闻只能请新华社派驻美国的同行以传真方式发给我们。还有一部分内容则摘自从香港邮寄来的《大公报》,然而邮路漫漫,往往通过海运寄达秘鲁的已是旧闻。但即便如此,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当年,我们依然十分珍视这些千方百计获得的素材。我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从这些素材中精心挑选可读性强的文章,刊发在《公言报》上。同时,我还兼顾采访、摄影、排版等工作,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是家常便饭。通过我和报社同仁的努力,“升级换代”之后的《公言报》在内容和版面上都呈现崭新面貌,销量大增,扭转了过去多年赔本的颓势,实现了盈利。更让我欣慰的是,重新焕发生机的《公言报》,更好地满足了当地华侨华人了解祖(籍)国讯息的迫切寻求,让他们与祖国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搭建中秘往来的桥梁4年之后,我回到中国。但没多久,秘鲁最大侨团中华通惠总局便向我发来邀请,希望我帮助他们创办一份新的侨报《秘华商报》。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接受邀请,重回秘鲁。这一次,我带着妻子、孩子,举家来到这片已不再那么陌生的土地,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海外华媒人生涯。因为对秘鲁有了一定了解,我很快便和同事一起顺利创办了新的侨报,并使其步入正轨。期间,我还与朋友开办了《秘鲁通》网站,自己创办了《新视野》月刊,后来又将这份月刊改成日报。20多年间,海外华侨华人对祖(籍)国始终不变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