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中国家具企业的宜家之路
面对宜家这样的国际巨头,一批顶尖的中国家具企业正在从简单的模仿进化到高明的学习,接下来,他们将发起挑战。 一方是全球家具业老大宜家(IKEA)。它那巨大而标志性的“蓝盒子”正傲立在四元桥畔。这里是宜家的中国旗舰店,仅次于瑞典总部的全球第二大卖场,投资近1亿美元,面积达43000平方米。 而另一方的阵地则紧密围绕在望和桥两侧,曲美、联邦、美克美家、标致等数十家本土家具厂商的专卖店鳞次栉比。虽然他们加在一起的力量,还远不能与宜家抗衡。但他们几乎都在关注和研究着宜家,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打败“巨人”。 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名消费者在宜家和它的学习者之间往返驻留。从设计、功能、价格、服务到氛围等各个方面,较量无处不在。 一位美国家具业领袖曾惊叹说“中国家具企业用了5年时间走完了欧洲企业30年的路。”不可否认,进入中国8年的宜家,正是这些本土家具企业近在眼前的榜样和标杆。他们究竟学了些什么?他们离真正的宜家还有多远? 中国的“宜家” 联邦家私,一家二十多年历史的家具企业,前几年忽然决定将品牌由“联邦家私”改为“联邦家居”,定位于提供风格多样、高附加值、中产阶层首选的家居用品。家居装饰品也日益丰富。联邦认为,虽是一字之差,“家居”反映的是人们对家居环境更高的综合需要。宜家是整体家居的首创者。以往的家具店局限于集中展示,沙发归在一起,床搁在一处,虽便于选购,但不利于消费者的联想。而宜家采用了集中展示为主、样板间为辅的格局,消费者走进样板间如临其境,想象家具买回家后的样子。 自身特点结合宜家经验,联邦创造了主题展示为主、集中展示为辅的格局。它营造了一个个抽象的“样板间”,围绕对影、四水归堂、夜色非洲、观棋等各个主题摆设家具和装饰品,每个主题的家会是什么样子,消费者一目了然。 宜家的餐厅和它的家具一样声名远播。坎普拉德曾说:饿着肚子促不成好生意。同样,饿着肚子也没有心情买东西。消费者在宜家餐厅里,不仅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瑞典肉丸,更能在那份闲适中充分思考决策。 联邦家居也在一些店中设置了咖啡书屋。在咖啡的醇香中,顾客免费阅览着各种家居书籍,以便做出更好的决定。 除了形式的革新,联邦家居更从宜家的身上感受到了文化的强大力量和优化价值链的重要。联邦董事长杜泽桦说,宜家在中国除了降低价格,其他都没变。许多消费者就是钟爱它鲜明的北欧文化。联邦要坚持“新东方”的定位,用家居产品诠释中国文化。杜泽桦还强调,宜家以买设计师为主,而联邦更注重培养设计师。目前,包括创意设计师、工程设计师、零售设计师在内,联邦共有设计师约100多名。 在价值链的构建上,联邦和宜家一样,都是抓两头放中间将经营重点放在商品设计和销售,价值链上的中间环节全部OEM出去。但在自制的家具部分,由于联邦有专业制造的后盾,重点是销售以有效消化工厂的产能。 此外,借鉴宜家扩张的经验,联邦对并购和上市非常谨慎。“我基本不考虑并购,除非我想让竞争对手消失掉。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惯,偏激点说,改造一个工厂不如新建立一个工厂。”谈到上市,杜泽桦只是淡淡一笑,“宜家就没有上市,上市不一定是好事。” 北京的曲美家具也正从卖家具向卖家居文化转型。4月30日,15000平方米的北五环曲美中心店开业,我们在店面的中心位置看到了更多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家居装饰品,大部分出自曲美设计师的手笔。但董事长赵瑞海提及的一段插曲却让感到惋惜。原来,赵瑞海曾打算将“曲美家具”更名为“曲美家居”,名称造型都设计好了,又迟疑了。琢磨了三天三夜之后,他决定放弃更名。理由是,顾客从卖场中能感觉到曲美的家居文化就行了,毕竟曲美还是主营家具。